6月16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年報(2013)》等多份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開放式基金行業繼續發展壯大,基金子公司業務也有所增長。公募基金仍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并在互聯網環境下呈現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色。
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基金行業資產管理規模共計54973.38億元。其中,公募基金30011.54億元,占比54.6%;基金子公司專項資產管理計劃9414億元,占17.1%;基金專戶6563.12億元,占11.9%;陽光私募基金規模約為2050億元,占比3.7%。
自2012年11月問世以來,基金子公司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經歷了野蠻生長,規模激增??焖侔l展的子公司在最近也遭遇了成長的煩惱。大資管時代混業經營的環境下,銀行、信托、券商、保險紛紛搶食市場份額;與此同時,子公司業務風險逐漸曝光,監管趨嚴。
今年4月底,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從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的通知》,規定子公司專戶產品募集的資金“不得開展資金池業務”,且子公司不能通過“一對多”專戶開展通道業務,要求子公司應盡快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被視為基金子公司版本的信托99號文(《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事實上形成了基金子公司業務的分水嶺。
截至2014年3月,國內基金子公司數量已經達到67家,資產管理規??赡芤呀浲黄?萬億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8家基金子公司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只有8家子公司注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大部分基金子公司的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及以下,但它們管理的資產卻達到幾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抗風險能力有待進一步觀察。
回顧去年下半年,互聯網金融熱潮不僅“火”了各家電商理財平臺,也推動了公募基金的“觸網熱”,多家公募基金成立自己的電商部,并與各家互聯網平臺聯合推出多款產品。而這一熱情也在《基金投資者情況調查分析報告》中得到印證。報告顯示,互聯網依然為投資者首選了解基金的方式,超過一半的投資者表示曾使用手機購買基金。
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互聯網基金產品已經超過30只,合計資產規模達到1萬億元,在全部1.47萬億元貨幣市場基金中占據了主流位置。報告還顯示,在互聯網基金投資者收入構成中,32%的投資者稅后年收入低于5萬元,30%的稅后年收入介于5萬~10萬元之間。